2025年4月,全球电池联盟(GBA)正式发布《Battery Passport 2024 Pilots》完整试点报告,全面总结了10个联合体在全球五大洲就碳足迹核算、ESG打分、数据披露与验证机制等方面开展的真实试验工作。报告共计249份现场报告、7大议题、10大联合体参与,是全球首次大规模真实验证“电池护照”机制。
虽然GBA电池护照尚未被欧盟官方法规直接采纳,但其部分内容已被德国标准化机构作为基础框架,写入DIN DKE SPEC 99100标准草案,为欧盟电池护照制度提供结构化参考。中国企业可视其为提前演练欧盟数据披露机制的重要准则,但最终合规仍应以欧委会正式发布的实施法案(implementing acts)为准。
原文链接:https://www.globalbattery.org/publications/
01|试点背景与基本情况
全球电池联盟(Global Battery Alliance,简称GBA)是由世界经济论坛(WEF)于2017年发起设立的国际多边合作组织,致力于构建可持续、负责任与可追溯的全球电池价值链。成员涵盖宁德时代、比亚迪、宝马、嘉能可、微软、特斯拉、Umicore等超过150家来自电池、矿产、汽车、科技等产业链各环节的核心企业与机构。“电池护照”(Battery Passport)机制是GBA的旗舰项目,旨在推动碳足迹、ESG、供应链尽职调查等数据的跨境互认。
试点核心目标:测试电池护照在“真实数据+真实供应链”下是否可行;
覆盖主体:10个试点联合体,涵盖80%以上电池产能企业、矿产商、汽车主机厂及追溯服务商;
报告规模:共计249份站点级报告,其中44份经第三方验证;
覆盖材料:锂、镍、钴、石墨、铝、铜、磷酸铁;
供应链全链覆盖:从采矿、冶炼、材料、电芯、整包,最终聚合为产品层级“可评分护照”。
报告中强调:“这是全球最大规模的预竞争护照测试,目的在于提前适应欧盟《电池法》强制要求。”
参与企业名单包括(按类别划分):
电池与整车企业:比亚迪、中创新航、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弗迪电池、国轩高科、LG新能源、理想汽车、蔚来、普泰莱、三星SDI、上汽大通、Smart、欣旺达
追踪追溯服务商:Circularise、Circulor、Glassdome、Minviro、南京赋创、RCS Global、深圳电联科技
第三方验证机构:安永(EY)、莱茵TÜV、博萃循环(Botree)
报告中强调:“这是全球最大规模的预竞争护照测试,目的在于提前适应欧盟《电池法》强制要求。”
02|核心机制回顾:七大机制逐项解读
GBA报告第六章“Lessons Learnt and Next Steps”是本次文件的技术核心,系统总结了护照机制在真实试点中的实施经验与问题,形成七项机制与结构设计建议。
6.1供应链覆盖与过程聚类机制(Supply chain coverage and processes clusterisation)
从过程到聚类:数据不再直接汇总至产品层面,而是先按五大聚类(采矿、冶炼、材料、电芯、组装)汇总,解决PoC阶段“信息颗粒过粗”的问题。
实现阶段评分:每一护照涵盖25个ESG指标(5大风险领域× 5聚类)+ 2个循环设计指标,透明度与可读性显著提升。
兼顾敏感数据保护:企业仅需提交聚类层面的汇总数据,保护商业机密。
6.2 ESG评分结构与“不适用”问题处理(ESG scoring structure and handling of 'not applicable' questions)
F/I/L分级机制:评分问题分为基础(F)、中阶(I)、领先(L)三类,分别赋权50%、30%、20%。
问题分布极不均衡:如童工议题中,F类仅30题,而L类高达126题,导致部分题权重远高于其他题。
不适用问题评分争议:部分企业将45%题目标记为“N/A”,重标归一化后得分过高,引发公平性质疑。GBA决定“N/A按0分计”以维持一致性。
6.3温室气体(GHG)排放报告机制(Greenhouse gas (GHG) reporting)
全球首个电池碳足迹标准:允许primary数据与industry average二者结合。
分段加总新方法:不同于LCA,“从源头到成品”逐段累加,每段使用数字护照逻辑。
披露率低:由于数据敏感与核算方式尚不统一,GHG数据披露率仅36%,显著低于ESG数据。
问题待解决:术语定义不清、聚类划分与二级数据不匹配、企业担心反向工程与监管风险。
6.4可持续性评分与加权逻辑(Sustainability indicator score averaging, and aggregation through the supply chain)
试点采用Case 1:按质量加权平均,缺项归一;
推荐正式机制采用Case 4:缺项不给分;
支持相对评分机制:与同行均值比较,不再一味追求绝对高分;
建议设“材料重要性门槛”:占比极小材料可排除,避免增加负担。
6.5数据披露与治理机制(Data disclosure and data governance)
数据披露率低:平均披露率仅61%,GHG数据披露率仅36%,部分企业选择仅私下提交;
核心问题:无统一治理架构,GBA将推动“最小披露标准”、披露分级制度以及透明化规则落地。
6.6供应链数据收集与聚合(Supply chain data gathering and data aggregation)
目前以Excel为主,未实现自动化对接;
企业高度关注隐私问题,部分联合体仅提供聚合数据;
下一阶段方向:去中心化数据架构+企业数据自主管理+电子签名+溯源加密保障完整性。
6.7数据验证机制 (Verification of data)
目前仅验证报告数据,未验证T&T服务商的数据交换流程;
建议:建立统一第三方验证框架+披露验证成本+识别冲突风险;
未来须构建多元验证生态,解决“既当裁判又当球员”问题。
03|护照机制与欧规接轨的“前哨战”
GBA试点报告虽然非官方法规文件,但其覆盖度、参与深度与技术严谨性,为全球电池护照标准制定奠定了重要基础。特别是其在碳足迹核算分段模型、ESG分级评分、“不适用”问题处理、数据披露机制等方面提供了大量实践样本。未来欧盟电池护照制度无论最终采纳与否,该试点成果都可被视为国内企业构建数据合规系统的参考依据。
国家新型储能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积极参与新型储能领域国际规则的沟通与协调,为我国储能企业争取更公平的全球营商环境。欢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协助企业提交行业统一反馈意见,并提供技术政策解读支持。
符老师
邮箱:fudm@beautystar.cn
电话:13543321201